“現在村里環境變好了,我們生活過得更開心。姐妹們在一起成立了廣場舞隊伍,閑暇時大家聚在村文化廣場,用舞蹈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熱愛。”毛集實驗區毛集鎮康廟村村民胡本芹感慨地說,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。
近年來,康廟村發揮毗鄰毛集經濟開發區的區位優勢,以“產村融合”發展為主線,以文明創建促進鄉村振興,走出了一條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,實現了從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向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的蝶變,榮獲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。
黨建引領,黨員亮身份作表率當先鋒
“我們堅持以‘黨建+文明創建’的工作思路,把黨建和文明創建有機結合,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。”康廟村黨總支負責人告訴記者。
突出政治建設,鍛造過硬“頭雁”隊伍。該村把建強“兩委”班子作為關鍵抓手,強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,推動“真學”與“實干”深度融合、知行合一,激勵廣大黨員在文明創建、鄉村振興一線亮身份、作表率、當先鋒。同時,全面推行“四議兩公開”,深化“三務”公開透明,完善村級民主議事協商機制,確保“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”,成功將“干部事”轉變為村民共謀共建的“大家事”。
產業賦能,繪就強村富民新圖景
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。康廟村持續放大區位優勢,打造智慧倉儲物流基地,通過盤活康廟小學、老村部等閑置資源,規劃建設集綜合辦公、標準廠房、創業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產業發展平臺。
筑巢引鳳激活“一池春水”,投資建成高標準鋼構廠房2棟,總面積達9868平方米,成功引進安徽糧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、淮南市康渝家紡織造有限公司等優質企業入駐,每年為村集體經濟穩定增收80余萬元。持續做大集體經濟“蛋糕”,計劃投入960萬元實施二期工程,建設8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及配套設施,預計年增收益65萬余元。此外,積極推動“村強”向“民富”有效轉化,扛穩糧食安全責任,鞏固提升農業基礎;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鼓勵村民發展特色種養、振興傳統手工業;深度融入園區產業鏈條,拓展配套服務、要素供應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共生,讓“人人有事做、家家有收入”的共同富裕之路越走越寬廣。
塑形鑄魂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
規劃先行、生態塑形、文化鑄魂,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。康廟村堅持規劃引領,聘請浙江大學城鄉設計研究院專家團隊,量身定制和美鄉村建設規劃,確保設計有靈魂、建設有品位、融合有深度。堅持生態塑形,尊重村莊原有肌理,優化路網結構,通過“拓寬、接通、硬化”提升通行能力;重拳整治宅前屋后“臟亂差”,建立長效管護機制;加速推進雨污分流、戶戶通管網建設,實現“保潔凈、保暢通”目標;匠心實施綠化美化,巧設“微空間”、精造“微景觀”,大幅提升鄉村“顏值”,精心構筑生態宜居家園。
文化鑄魂涵養文明鄉風。該村利用現有資源打造文化廣場、鄉土藝術館,生動展示村史沿革、民俗風情,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。精心繪制蘊含農耕文化、傳統美德的文化墻,打造浸潤鄉土氣息的文化角。常態化舉辦民俗展演、書畫交流等群眾性文化活動,讓文明新風滋養鄉村沃土。
文明鄉風潤沃土,和美鄉村入畫來。康廟村將持續深化“產村融合”發展,以文明創建促進鄉村振興,繪就產業興、集體強、百姓富、環境美、民風淳的和美鄉村建設新畫卷。
(記者 朱慶磊)